註釋
娟娟:形容人或物美好、清秀。
嶙峋:形容山石等突兀、重疊。
吞雲泄雨:形容山勢高峻,雲雨在其間。
幹星辰:觸及星辰,形容山勢極高。
蒸孚尹:形容思緒美好如玉。
嚬呻:皺眉呻吟,形容苦思。
玉皇案:玉皇大帝的案几,比喻高雅的場合。
放棹:划船。
桃源春: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境地。
束燒不爇:捆綁的柴火沒有點燃,比喻努力沒有成效。
釜底塵:鍋底的灰塵,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。
光嶽合:指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結合。
桑門:指佛教。
行解:指修行和理解。
碯磷:指堅硬和鋒利,比喻言辭尖銳。
搖落:指樹葉被風吹落。
雁南鄉:指南飛的雁羣,比喻離別。
翻譯
吳地的僧人珩上人,詩才如青山般嶙峋突兀。旁邊的小山也各自秀麗,彷彿能吞雲吐雨,觸及星辰。陳高再次來告訴我珩的好,他的思緒如美玉般蒸騰。我年老詩思苦短,拿起筆想要寫下卻仍皺眉呻吟。我試圖奏出香氣環繞玉皇的案几,划船卻進入了桃源的春天。我艱難地自嘲,捆綁的柴火沒有點燃,鍋底的灰塵也未被燒起。爲何諸位都擅長天工巧奪,而珩又能如此清新脫俗?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時地利人和,四海之內都歡喜於這文章的純淨。我聽說佛教重視修行和理解,言語必須與道相符,不尖銳不堅硬。西風搖落樹葉,雁羣南飛,我長歌送你,空自沾溼了巾帕。
賞析
這首作品讚美了珩上人的詩才和清新脫俗的氣質,同時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年老詩思苦短的無奈和自嘲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,如「嶽面青嶙峋」、「吞雲泄雨幹星辰」等,生動地描繪了珩上人詩才的卓越和山勢的雄偉。後文通過對比自己和珩上人的詩才,以及對佛教修行和理解的提及,進一步突出了珩上人的非凡之處。整首詩情感真摯,語言優美,展現了作者對珩上人的敬仰和對自己境遇的感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