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
-本期故事关键词:写作-
德国哲学家马丁·海德格尔曾说,人总是处于各种关系中,夫妻关系、血缘关系、同学关系、同事关系等。一个好故事的核心其实在于——所展现的人物关系越紧张或越强烈,故事就越好看。这需要作者在动笔前就对故事主人公的经历有足够的认知与思考——他经历了怎样的紧张关系,甚至是冲突?他完成了哪些成长和蜕变?
”
从我们的阅读体验中,或多或少都会形成一些对作品好坏的判断标准,比如:文本的可读性,把“事”讲述成“故事”,引人入胜、回味无穷;人物形象的丰富度,把人在书中写活,而不是对其进行脸谱化、同质化的描述;历史的厚重感,再小的人物也是时代的缩影,把一辈子的事情铺展开,不仅是个人成长史,也是与时代的互动史。
从润商文化 10 多年的创作经验来看,我们对作品的判断主要有两套标准——故事力和市场接受度。好的传记作品一定要有好故事。故事是人物传记的基础。如果你不懂故事,就开始写故事,那就是一场事故。
仅仅罗列材料不是故事,根据人物目标,展现人物行动过程,这才是故事。
故事是有组织、有层次、有重点地讲述一件事。诸葛亮为了联吴抗曹舌战群儒,是一个故事;许三观为了赚钱去卖血,是一个故事;你为了追上“女神”在她宿舍楼下喊“我爱你”,这也是故事。
但有些故事不一定是好故事,尤其是上述最后一个故事,太简单、太直接,也太过平凡。俗话说,狗咬人不是新闻,人咬狗才是新闻。好故事的魅力在于能刷新你的认知,当你读完或听完一个故事,拍案叫绝,心想还有人这样活着,这才是一个好故事。
德国哲学家马丁·海德格尔曾说,人总是处于各种关系中,夫妻关系、血缘关系、同学关系、同事关系等。一个好故事的核心其实在于——所展现的人物关系越紧张或越强烈,故事就越好看。这需要作者在动笔前就对故事主人公的经历有足够的认知与思考——他经历了怎样的紧张关系,甚至是冲突?他完成了哪些成长和蜕变?
《光荣与梦想:1932—1972 年美国叙事史》中有一篇经典的人物小传,是关于美国前总统夫人——安娜·埃莉诺·罗斯福的故事。这里摘录了一些片段:
18 岁时,她进入社交圈,引起一阵轰动。她是个 6 英尺高的大个儿,声音又亮又尖,门牙前突,素面朝天。她很情绪化,有时无来由地哈哈大笑,有时兀然落泪,家人因此揣测她精神有问题。后来,富兰克林·罗斯福向她求婚了,但是他的母亲一直不应允,反对了三年才同意两人的结合。
1905 年 3 月 17 日,伯父西奥多代表父亲,牵着新娘走上圣坛。埃莉诺精力充沛,和伯父很像。人们却认为一个女人不应有这样的性格,只顾笑话她,不认同她的生活方式。有人问她,做家务是不是很头疼的事,她便回答道:“我每天最多花15 分钟做家务。”但是,她也很忙碌,忙着救济穷人。
……
在敬慕者的眼中,她身兼数职,在母亲、妻子、政客、女政治家、记者和第一夫人多个角色间游走。比起丈夫,她打破了更多陈规,她对贫民更有同情心,政治上更加偏“左”。有一次在海德公园,她和丘吉尔辩论战后保持世界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什么。丘吉尔说,这需要英美两国携手努力。而她说,想维持和平,就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。
以韦斯特布鲁克·佩格勒为首的评论家,说她爱管闲事、充满空想、心肠太软。漫画家还将她画成粗鄙的样子丑化她。讨厌她的人尖酸刻薄地说:“埃莉诺一口龅牙,隔着篱笆都能咬到苹果。”
……
后来,罗斯福在沃姆斯普林斯病逝。那时她正在华盛顿参加妇女界积极分子的会议。
回到白宫后,她发现在他弥留之际,露西一直陪伴他左右。她伤心落泪,但很快就振作起来。
父母、婆婆、丈夫都没有给过她怜爱,现在,她只关心人类的幸福。她继续写专栏,出版了 15 本书,成为美国驻联合国的代表。在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执政的时期,她一年又一年被选为美国妇女最尊敬的榜样。盖洛普民意测验发现,她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女性。
……
罗斯福以后的 3 任总统都在她的墓前垂首默哀。在这对夫妇的坟墓前,竖着一块石碑,上面刻着她选的一句话:“我们唯一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。”
埃莉诺虽是身份高贵的第一夫人,却一直处于紧张关系中——因长相丑陋、情绪高昂,从小就遭受家人的嘲笑;丈夫罗斯福成功竞选美国总统,却出轨女秘书。用埃莉诺的话说,她的平静背后无不掩藏着压抑的痛苦。
为了缓解这些紧张关系,她找到了一种与社会、亲人、自己和解的方式:拥抱世界、奉献爱心。她在世界各地做慈善,以此为毕生寄托,甚至是灵魂的救赎。她死后几乎每任美国总统都会悼念她。
由此可见,故事就是人物处于各种紧张关系中,却又力图去和解的过程。在一本好的人物传记中,主人公在最后总是能得到一份珍贵的礼物:谅解。哪怕他可能已不在世间,不能亲享这份礼物。
判断一部好的传记作品的第二个标准就是,它能经受市场各方的挑剔,包括客户、同行、读者等。
好的传记作品能让客户愿意买单,并主动传播。
润商文化是一家主要为企业家撰写定制书的商业机构,我们出版的传记作品都是基于客户的委托,再加上我们的市场调研,才能顺利立项。
我们了解到,客户眼中的好作品,也大致有两个标准:一是完整、准确、真实地展现他们的故事,二是作品要承担对内的文化传承、对外的品牌宣传的作用。所以,定制书首先要让客户满意,如果能超出他们的预期,更有利于后续的付费和传播。
好的传记作品能惊艳同行,成为他们学习的样本。
同行眼光毒辣、经验老到,要让他们认同实属不易。尤其是如今好作品的标准更高、创作好作品的机会更少的市场行情下,更是难上加难。
传记图书市场火爆,不仅数量每年攀新高,种类、题材、写作方法也层出不穷。另外,市场大了,浑水摸鱼赚快钱的人也多了,内容同质化、原创性不足、一味讨好读者等缺陷也暴露无遗。
如果在这样的行情下,能让同行竖起大拇指的作品,一定是好作品。
好的传记作品能让读者收获慰藉与力量,甚至愿意成为润商文化的一份子。
不管是定制书,还是我们自主策划的传记作品,最终面向的还是广大的读者,他们是最终的付费群体。
好的传记作品能让读者从文字中感受到他人的悲欢离合、喜怒哀乐,领略到人生的起伏不定、好坏无常,最终收获前行的力量和勇气。
如果有读者看完润商文化出版的图书,愿意来与我们接洽,并成为我们的一份子,那也能说明这本书足够打动人心,有着影响他人的能量,是一本好作品。
在你进入传记写作行业前,不妨多看看满足这两个标准的作品到底是什么样的,为自己定下想要达到甚至要超越的目标,这样才不至于一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。
-End-
本文节选自 |《故事写作课:如何挖掘一个直击人心的好故事?》
作者 |润商文化 编著
图片|《我和我的父辈》剧照
原标题:《如何写好一本传记?(下)》
阅读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