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明“为何加”,就是需要从一个很具体的点切入,去认同别人,让人放下“戒备”,从而能让你有机会继续说下去。
通常人是非常自私的,每天看到无数条信息,肯定只能记住自己说过/发出的信息。
因此,从别人最熟悉的信息去切入聊天,会让人感觉很亲切。
Part Ⅲ
列举“价值点”
如果只是单纯的崇拜,那加好友的意义也不大。
所有的社交都是建立在价值交换上的,而且一般「等价值交换」的友谊更长久。
第二步,是自我介绍。这里就需要说明自己的“价值点”,最好是由切入点(文章/干货/图片等)延伸出来的。
这样的“价值点”,能够让好友一目了然你的价值,能够让别人很好的做个判断。
这和投简历的时候一样,要说明自己的成绩和价值,才能更快的吸引到别人,这样更容易让别人愿意与你交流下去。
所以,平时要多做梳理自己的成绩。
多做标签化处理,用一个个标签简短概括自己的价值,尽量与领域内的牛人搭上关系,才能让人“眼前一亮”。
要用大众都知道的品牌去为自己增加能量,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记得住你。
Part Ⅳ
浏览“朋友圈”
当大佬每天被很多人加的时候,前两步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,因为大家都会。
这时候,朋友圈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浏览朋友圈,是能够最快了解一个人真实状态的。
特别是转发的图文,是能够引起一个人共鸣/为自己发声的最好方式。
因此,浏览朋友圈能够看出好友的状态,也能够最快了解一个好友的性格特点。
在朋友圈点赞评论区,也能够快速找到共同好友,这也是一个拉近距离的最好方式。
朋友圈,作为记录生活的工具,更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状态。
浏览新好友的朋友圈,是最快了解新好友的方式。
Part Ⅴ
聊聊“共同点”
从朋友圈中找到了共同点,接下来就应该聊聊“共同点”。
只有感兴趣的事,才会乐于与一个陌生人去表达。
从一个共同好友/共同转发的图文/共同关注的一件事/共同遇到的麻烦等方面着手,去深入与新好友交流。
不仅能够拉近与好友的距离,而且聊天的内容也会变得很自然。
其实,在任何情况下,基于兴趣引起的聊天都会没有边界。
哪怕是认识一分钟的朋友,都会因为共同感兴趣的事聊得不亦乐乎。
Part Ⅵ
适可而止
第一打招呼,时间不要太久,只需要在留下印象后,适可而止。
很多人会很奇怪,不应该一次性多聊会,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吗?
其实不然,第一次认识,就浪费别人很长时间说一些不能产生利益的事,其实是不太合适的。
这和初恋时的情侣一样,一定要给对方留下点神秘感。
一次性把自己都介绍的一清二楚,那么别人没有第二次去主动了解你的欲望。
Part Ⅶ
初次打招呼是个很有技术的事,很能体现一个人的社交水平。
把握好顺序:说明来意、列举价值、浏览朋友圈、聊共同点,在合适的时候结束第一次打招呼,不仅能够让人印象深刻还能留下神秘感。
如果别人不回复你,不妨用一个红包+一个问题的方式去打招呼。让人发挥自己的特长解答问题,还能有所收获,更能让人印象深刻。
找到合适的方式打招呼,你才能加上好友,而不是让好友列表里多了一个“陌生人”。
*看到今天的这篇文章才发现,勇新真的很有“心计”,从一开始打赏到加好友,再到允许他公然在我评论区里打广告,再到推公众号,再到面基,原来一切都是“设计”好的!不得不佩服!下面的他的微信公众号,一个小而精的公众号,干货十足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