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禅寺
药师寺宽邦,出生于日本爱媛县今治市。名字虽带有药师寺,但与日本的药师寺无关。他是现任海禅寺(已有400多年历史)住持的长子。日本寺庙有一项神奇的制度——长子世袭继承制——寺庙是私人所有,由住持长子世袭继承。这意味着寺宽邦生来只能当和尚。
寺庙住持可以娶妻生子,长子还能世袭继承寺庙,这其实是明治维新以后才有的操作。寺庙世袭,放现在这叫永久不动产,羡煞一干日本普通百姓。多少日本年轻女孩幻想着嫁给和尚“坊主”,博一博单车变摩托。
如果仅是拥有一座寺庙,还不足以吸引女孩们。关键在于寺庙和尚除了领基本工资,赚钱路子又稳又广......
江户幕府时代(1603——1868年),由于“初代目”德川家康将军(净土宗信仰者)颁布寺院法度和寺檀制度,日本的寺庙成了“土豪”。寺院法度是将全日本的寺院划分归属,有总院、分院,整合成像总公司、子公司一样来管理;寺檀制度是指每个日本人都登记在册,归属本地寺庙管理,成为寺院的檀家。日本人从出身到进坟墓都要与当地寺庙打交道,出远门要寺庙开介绍信,结婚要寺院证明(收费),死后要寺院诵经超度(收费),还要埋在寺院的墓地(收费)等等。
Kissaquo乐队演出
寺宽邦离家远行,投入音乐——他告诉住持父亲,自己找不到一定要修行的意义。大学毕业后,寺宽邦又进入声乐学校,和人一起成立了Kissaquo乐队,Kissaquo是佛教用语,禅语写作“喫茶去”,意思是一起喝茶去。
“喫茶去”的歌曲既像民谣,又有流行特色,主题都是关于家人、朋友、故乡。很多听众反馈,“喫茶去”的歌让他们想起了逝去的亲人,十分感动。寺宽邦意外想到,自己做音乐和父亲做法事是何其相似,同样是表达对亲人、逝者的思念感激之情。或许,是时候去修行了。
寺宽邦去了京都天龙寺,抛下一切,与世隔绝修行了两年。据他自称,清修并没有让他顿悟,但坚定了做音乐人又做僧人的信念。在天龙寺的两年,寺宽邦感到日常的珍贵。所谓“一呼一吸皆是业”,看似平淡的日常,其实最值得歌颂。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,被钢筋水泥困住的人们,需要的正是缓慢节奏的心灵养料。
般若心经
《般若心经》专辑封面
2016年,药师寺宽邦改变传统形式创作的《般若心经》意外爆红网络。他念诵经文,重叠七个声音合唱,加上吉他和打击乐,构成了佛系音乐《般若心经》。这种革新诵经方式受到人们热捧,连小学生都被吸引了。有人每天睡前起床都要听一遍,可谓清神醒脑良方。更多的人开始对佛教有了兴趣。
寺宽邦从日本火到了中国等很多地区,来到北京、香港、杭州、广州等地开起了演唱会......也有人反对他,认为他念的并不是真正的“经”。然而,寺宽邦不会停下做音乐佛经的脚步,很多人喜欢他的诵经方式,并沉浸其中,收获良多。寺宽邦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修行目标——用音乐传播佛教。正所谓天生和尚命,却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。
日本佛教很世俗,与中国佛教相比有太多不同。日本和尚入世,在日常生活中修行,发现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与感动。或许,他们是“剑走偏锋”的,但这正是日本的特色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